预计关店200家!业绩亏损,高管离职…23年老牌餐饮怎么了?
来源:中商俱乐部
7月30日,呷哺呷哺发布公告显示,公司预计全年关闭亏损门店约200家!其上半年收入19.2亿元,仍亏损4000—6000万元。
而据透露,此前,呷哺呷哺还计划2021年新开100家门店。但到现在,呷哺呷哺新开门店不足20家,反而是给出了将关店约200家的“当头一棒”。
呷哺呷哺,95后的记忆里,都有这家火锅店。
性价比之神,人均30元的平民价格;吧台式小火锅之王;大学生聚餐的白月光;网红门店可拍照打卡……这些曾经都是呷哺呷哺的独有标签。
早年的呷哺呷哺有多受欢迎?
1998年北京起家,发展火爆时其创始人贺光启经常炫耀:“北京民警驻点有315家,而呷哺遍及北京各区就有276家,‘有事找民警,吃饭找呷哺’。
然而,创立23年后,呷哺呷哺越来越“惨”!
现在的呷哺呷哺不但没有延续往日荣光,近来更是被曝关店、业绩亏损、高管在高铁厕所“被离职”等负面消息。
呷哺呷哺,怎么了?
“内斗大剧”持续上演
5月21日,呷哺呷哺先是以“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到董事会预期”为由解除了赵怡行政总裁职务,接着又准备将其踢出了公司执行董事的行列。
6月14日,呷哺呷哺在港交所发布《罢免董事》公告,称董事会认为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,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,继续让赵怡参与管理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,因此建议罢免赵怡董事一职。
6月27日晚赵怡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声明,对此前呷哺呷哺通过两次公告的方式,分别解除自己CEO及公司董事职位表示不理解,并提议改组集团公司中关键子公司的董事会组成和总经理任命。
对于赵怡的声明,7月26日早间,呷哺呷哺发布补充公告,说明了赵怡与董事会的主要分歧,称罢免赵怡是因为“集团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致公司董事会预期”,以及“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”,如果继续允许其参与公司管理,将“不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”,所以才建议罢免赵女士的执董职务。
补充公告还透露,赵怡在北京提起仲裁,申请裁定其与北京呷哺作为副总裁的劳动合同依然有效。
7月28日,呷哺呷哺的罢免总裁大会在香港如时召开,并发布公告,赵怡已被罢免执行董事之职,投票通过率为100%。
这一场“内讧”一度闹得沸沸扬扬,在餐饮业引发广泛关注。
“宫斗大戏”中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楚,但“内讧”必然会导致企业内耗,这直接体现在呷哺呷哺的股市震荡。
短短的上半年,呷哺呷哺股价在最低跌至6.28港元/股,与年内最高点27.12港元/股相比,跌了近74%,刷新22次的股价最低记录,半年总市值蒸发200多亿港元。其中,赵怡被解除职务,当日股价暴跌14.97%。
前有罢免高管,后有股价跌爆,其中还夹杂着股东清仓式减持。
但对外界来说,从内部管理和人才管理上看,呷哺呷哺的品牌印象已经大打折扣。
对此有网友评价,呷哺呷哺不专注搞菜品,而是搞内斗,“自己折腾死自己”早就在路上了。
丢失“平民价”,被年轻人抛弃
“越来越贵了。”这是很多铁粉对呷哺呷哺的共同感受。
2017、2018、2019年三年之间,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分别为 48.4 元、53.3 元、55.8元,呈逐年上升的趋势,到了2020年人均消费已突破60元,达到62.3元。
增长乏力,呷哺呷哺在不断转型升级,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反而丢失了原有的价格实惠、性价比高的特色和优势,导致顾客对于呷哺呷哺涨价和口味的差评屡见不鲜:
“我家附近的呷哺装修过之后,涨价了,风格很老气,服务也不咋地。价格跟海底捞差不多的情况下,海底捞有人帮我看孩子还送小玩具,我高高兴兴吃一顿,不香吗?”
“以前人均50元,价格便宜还能吃爽,口味多也不难吃。现在人均80至100元却吃煮菜叶子。”、“肉片就几片,菜都少得可怜,一样价钱感觉拼盘少了一半的量。”
带有“平价”基因的呷哺呷哺在冲刺中高端的途中,陷入了“低不成高不就”的尴尬:向下,它的性价比不如40块钱不到的单人火锅外卖;向上,它的服务也远不比海底捞等品牌连锁火锅,在运营发展中它逐渐迷失了自己。
曾经吸引学生党、打工人的亲民小火锅似乎“变味”了,伴随口碑的下滑,业绩下滑也成了自然。
人才流失严重
赵怡并非首个离职的高层,早在今年4月16日,呷哺呷哺子品牌湊湊的创始人张振纬也已离职,而目前公司内部仍有不少公司高管主动或被动地离开。
“呷哺呷哺的中高层正在经历大清洗。”2021年春天,李靖(化名)决定离开供职数年的呷哺呷哺集团对媒体透露。
作为集团中层管理人员,李靖选择离开有两方面原因:“一是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管理方式并不乐观;二是我负责的业务被老板临时叫停,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。”另一名近期离职的高管说:“公司现在人心惶惶。像是船要沉了,大家都赶紧跑。”
但在6月1日,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发全员信,称2021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内部经历重大人事变动,属于“对于不适合的人进行适当的流动”。他表示,将进行集团资源的全面整合、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等。
而早有传言称,呷哺呷哺出现“蛀虫横行、官僚主义深入骨髓、派系争斗明显”等管理问题,一些呷哺内部人士对于贺光启也有疑心重、难放权等评价。
高层的震荡、管理的失速必然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言而喻的影响。
新入局者发起挑战,小火锅之王被“围攻”
业绩持续下跌、高层动荡、资本撤退等“内忧”未除,呷哺呷哺又遭遇了“外患”:作为小火锅鼻祖的它正在被巴奴、老乡鸡、和府捞面等正餐或快餐的头部品牌“围攻”。
这些入局者纷纷推出一人食小火锅:
不久前,巴奴旗下的“桃娘下饭小火锅”在北京长楹天街西区负一层开业,主打人均29元小火锅;
一向以日式牛肉饭出名的吉野家,从今年4月起,就在8城11店新增“自助小火锅”,开始试水“自助小火锅”;拿到餐饮行业8亿最高融资的和府捞面,开卖6款小火锅;拥有800多家直营店的老乡鸡在店内上新38元鸡汤鲜蔬小火锅……
不仅如此,主打一人食的呷哺呷哺还要接受“在家火锅”的冲击,锅圈等火锅食材超市的兴盛;莫小仙、自嗨锅、食族人等自热火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;就连每日优鲜、盒马、叮咚买菜这些生鲜电商近年来也纷纷推出了“火锅到家”的服务。
同行者和跨界者都在向着呷哺呷哺这个光明顶发起冲锋,昔日王者压力山大。
创始人下场“救火”,呷哺下个增长点在哪儿?
转型也不是毫无成效,湊湊就是呷哺呷哺升级的杰作。
2016年,主打“火锅+茶饮”全新模式的湊湊成了呷哺新的增长点,5年间已开出140多家店,几乎每13天就开出一家门店。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,凑凑品牌收入却同比上涨40%至16.89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四成。
定位介于呷哺呷哺和凑凑之间的新品牌“in xiabuxiabu”也应势而生,沿用“一人一锅”的火锅形式,客单价超过100元,尝试覆盖“早午餐、下午茶、晚餐、深夜食堂”四大场景消费诉求。
然而,承载呷哺呷哺向高端大火锅转型重任的凑凑,在有起色后因张振纬离职却变成了“无头苍蝇”,升级版项目inxiabuxiabu 也随着赵怡被革职止步不前。
面对业绩下滑、股市低迷的现状,57岁的呷哺呷哺创始人的贺光启亲自下场救火,又重掌大权,目前身兼多职:董事会主席、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,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。
但呷哺呷哺的下个增长点到底在哪儿?或许贺光启会给出一个答案。